位置: 主页 > 页游sf大全 >

“全球程序员节”观察:数字化生存,我们是怎样的参与者?

  除西安之外,在中国的北京和南京,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在美国的硅谷……都有着全球程序员节的分会场:西安、北京、南京,那些年轻的程序员们按照“1024程序员日”的传统身着白衣,“王码五笔”的发明人王永民等“传奇程序员”则陪伴着他们;班加罗尔分会场则有着宝莱坞般的氛围,程序员们载歌载舞,俨然是一场欢聚Party;硅谷分会场中的各位则正装出席,有些误入时尚发布会的既视感……主论坛之外,10月24日晚的“全球程序员节嘉年华”让更多来到西安的程序员有了更深入的参与感。

  (10月23日晚的入城仪式)

  数位演讲嘉宾都谈到,程序员应当有更广泛的关注领域、跨界的思维,最好是在服务的领域成为专业人士。钉科技就此想到了“斜杠青年”一词。“斜杠青年”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核心是跨界的思维和能力。

  入城仪式的时候,站在钉科技小灰旁边的程序员O先生显得颇为激动。给自己起了“不醉”这个花名的他,因为连续的几个项目已经许久不曾饮酒,而在来之前,他说他“豪饮”了三瓶西安产的青岛。看着周围那些他见过或者没见过,叫得出或者叫不出名字的同行,本就是西安人却在北京漂泊多年的他,想大声唱郑钧那首《长安,长安》,却最终没有开口。

  “任何一个不相关的动作都有可能破坏现在美好的气氛”,他说,“就像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摧毁一段代码”。这个时候的O先生像个诗人,带些李白的洒脱与随意,还有些杜甫的克制和忧郁,他可能写不出那种能登上“大唐排行榜”的诗,但意蕴到了。

  中国的程序员并不排斥做“幕后英雄”,但他们也需要他们生活的仪式感,需要这份仪式感带来的满足感,至少是一份“小确幸”。村上春树在《兰格汉斯岛的午后》中创造了一个叫做“小确幸”的词汇,指“微小但确切的幸福”,“没有小确幸的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

  代码、程序、软件的确在塑造数字世界,同时重塑现实世界,使其数字化,几乎所有人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过,任何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不能仅依靠代码、程序、软件来完成,任何人都不仅仅存在于数字世界之中,数字世界仍是现实世界的“倒影”,只不过呈现方式有所不同。

“全球程序员节”观察:数字化生存,我们是怎样的参与者?

  数字世界需要程序的力量,但程序并不万能。正如中软国际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宇红所说,软件业在未来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走向C端和B端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落地真实场景,如何解决世界问题。这样来看,第二届全球程序员节带给程序员群体更多跨界思维,也是当前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

  [ 钉科技综述 ] 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的厚重在科技的加持下变得飘逸灵动,这就是西安,一座致力于成为“数字丝绸之路”新起点的城市。全球程序员节又一次在此收官,这已经是第二届,无论从规模、内容还是一些具体而微的细节,这场程序员的年度盛事都在变得更加成熟。因为这份仪式感,西安也许会成为程序员心中的“圣地”,就像鹿野苑、耶路撒冷或者麦加。

  虽然在具体能力和最终的操作结果上可能有差别,但编程可以也应该是一种通识教育,在第二届全球程序员节的大部分主论坛上,都有演讲嘉宾在表述这种观点,毕竟,在数字世界,程序将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数字世界 码动未来”,这是第二届全球程序员节的主题。通过几天的见闻,在钉科技看来,未来,程序员将不仅仅是一个职位名称,而是一种被共有的身份,因为,一个“数字世界”正在被更充分地塑造,人人都要有“码动未来”的能力。

  她在用她的故事说明,编程并不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而在日本,编程正在成为一项通识教育,惠及更多青少年。同样在此次的全球程序员节倡导青少年编程教育的还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全民计算机教育”运动领导人丹·葛西亚以及美国Yoli公司创始人郎龙杰等。

  其实不仅是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少年,每个人都可以是程序员,或许也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生活才会实现。而从普及编程知识的角度来看,如果全球程序员节可以坚持下去,当全民编程实现,其也可以是一场全民盛会。

  全球盛会:数全球盛会:数字化的生活,代码是世界通用语字化用语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11-2018 超变态网页游戏 版权所有